我因為對於佛學從未研究過,所以於未著手做這部白話解以前,自不能不經過一番很辛苦的研閱和探討。取材與參攷書是科注和演孝疏二種,自庚午十月至辛未正月上浣,把最困難的第一品總算釋成功了。第二品入手,忽感到世事無常,一氣不回,這本經就釋不成了,於是發誓奮勇從事,日不足繼之以夜,至三月廿三日止,把十二品完全釋成了。在這窮搜極想之間,彷彿似有悟入,然而這書是預備喚醒初機的,所以不敢把高遠的理想儘量的發揮;但既依照字面解釋,也仍舊都采譯原注經文,又須保留原譯經句的章法,所以這裡文句也許有不自然的地方;然而遇到有經注祕晦不顯,原譯句過於不暢達之處,祇好略參私意,使他明暢,好在這也是很少很少的。還有上面解過了的,下面也不再重解,閱者不明白的地方,請檢前注就得。若是處處用注見前,或是見前注等字樣,不但作者不便,恐怕閱者感到很惹厭的吧!
這部經雖然是三根普被,然而重要一著就是改良人心。改良人心的工具是什麼?那不能不說是因果報應。因為這一本經是完全著重因果報應的,所以我很希望本經能普遍流通,至於家絃戶誦。假使把人人的心改良了,和平的社會、和平的世界、與平等大同主義也自然會實現了,更用不著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一般人物紛紛擾擾的去口頭宣傳。所以述者要老實說一句,無論那一個偉大人物,要建設和平大同的社會和世界,必先切實的建設在人的良心上,纔是根本的建設;否則,等於庸人自擾。為什麼呢?因為世界大地是完全由於人心業報所造成的呀!還有修淨土的應該注重這部經解,因為阿彌陀經上說,唸佛七日一心不亂,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這是容易的事麼?不要說七日,就是七小時之間要一心不亂,恐怕也辦不到。倘若臨終時心念一亂,神識就墮入幽冥界裡,這時不仗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來把你送到西方,還有什麼地方去求救呢?所以唸佛的人平時也不可以疏忽這部經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